一位教师对学生“烧书起义”的同仇

时间:2021-12-08 来源:未知 点击: 68

  3月9日,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称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据悉,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学生称这半天只能睡觉。

  新闻一经播出,网络舆论开始了对中国教育新一轮的狂轰滥炸,有骂老师的、有骂学校的、有骂教育局的、有骂教育部的,也有骂家长是帮凶的。其实,老师、家长、学校、学生在这个庞大的叫“中国教育体制”的怪物里,都充当着一颗毫无发言权毫无独立性的悲催的螺丝钉。在这个体制之下,出现了学生痛恨书籍、厌恶老师,老师痛恨学校、厌倦教学诸如此类完全不合乎情理的教育乱像。

  曾有报道说,日本的学生毕业时把用了几年的课桌都搬到小河里洗干净,以便留给下一届的学生使用,而我们的毕业生却在离校时疯狂地砸玻璃,踢烂桌子。笔者读罢深有感触,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毕业季都是一地碎玻璃,不能不说这是学生对教育的积怨已久。可是岂止是学生?老师也一样恨不得用砸玻璃来发泄长期超负荷工作所带来的焦躁抑郁的情绪。

  几年前钱学森老人在离我们而去之前,向温总理提出的一个长期困扰中国人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今天的中国缺乏“大家”,只有奥数没有诺贝尔,文艺作品里满是低俗,中国人道德缺失——我们弊端重重的教育制度难辞其咎!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的教育境况却依然如故。

  中国的教育体制把所有的学子都逼上了高考的道路,用冷冰冰的分数来衡量一切成败,衡量学生的前途。对老师的衡量亦是如此。在这样的体制下,无论是老师和家长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不自觉地形成了联盟。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都被卷进了高考博弈的这股洪流里。

  自从孩子进入学校后,无形的升学压力就随之而来,每一步都要通过竞争淘汰别的孩子,让自己“留下来”。家长们的热切期盼自不必说,老师们也殚精竭虑地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大考小考几乎周周有。有人说老师每天就上那几节课有什么好累的,殊不知,以带两个班级的高三老师为例(这算带课少的),每一个科目每学期周考月考加在一起至少有一二十次,计算下来试卷要批改二千张,有三个现代汉语字典那么高,这还不算别的工作量。而时不时的成绩评比考核,更是让老师成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夹心层。这种环境下,学生学得痛苦,老师教得也同样痛苦!

  僵化的培养方式,产业化的教育模式生产出的是产品,而不是人才。它把孩子们一个个变成了戴着厚眼镜佝偻着背的木头人,使他们失去了自由、自信、自我,几乎成了学习机器。同样也使老师变成了神情漠然、枯燥乏味的教学机器。进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些动听的政策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如果没有教育体制根本上的变革,就不要指望这些外表光鲜的政策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陈韶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