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前瞻:干细胞治疗肝病的未来

时间:2021-12-07 来源:未知 点击: 106

肝(Liver)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其功能极为复杂和重要,具有分泌胆汁、分解糖与储存糖原、解毒及吞噬防御等功能。

常见的肝病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原发性肝癌等,肝炎主要以慢性肝炎为主,按病因学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毒性肝炎、遗传性疾病以及其它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

不同类型的肝病,因各种理化因素均可导致肝损伤,严重或持续性肝损伤最终可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肝病主要包括机械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等,尤其是病毒性肝病、肝硬化、肝癌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现代医学手段往往治疗效果有限,很难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干细胞的疗效与机制

迄今为止,国内外已对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肝损伤的作用和机制进行了部分研究,证明其对肝损伤均有疗效并在临床上取得一些显著的进展。其作用机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定向分化为肝细胞:体外实验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并且具有分泌细胞生长因子和抑制肝脏炎症的作用。动物实验已证实通过静脉回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会归巢到已损伤的肝脏部位,表达肝细胞表型,使肝功能得到改善。

旁分泌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损伤修复方面,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和外泌体不仅参与促进损伤修复,而且其作用比直接转化为肝细胞更为重要。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促进自体干细胞动员及肝细胞再生,促进胆管、毛细血管生成,抑制肝纤维化,低免疫源性。

炎症调节: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肝损伤,其病变发展过程中大概率始终伴随着肝脏的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本身也是肝脏的基本病理过程,是导致肝细胞坏死、凋亡及肝功能退化的继发因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及细胞间接阻扰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阻止B细胞分化,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炎性反应,上调抗炎因子,分泌拮抗剂从而减轻炎性反应。

治疗方法: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展和缓解效果,部分发病早期的患者甚至可以治愈,但不同类型的肝病或同种类型肝病处于不同状态的患者疗效差异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和治疗时机尤为重要。对于严重肝硬化患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在实施细胞治疗过程中,确诊和正确评估肝病发展过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极为重要,目前主要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肝门动脉介入:此技术临床上常用于肝癌化疗药靶向注射,技术相对成熟。其方法是在CT、血管造影等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通过穿刺通道将导管直接插入肝损伤组织附近的动脉血管内,然后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肝动脉内。这种方法理论上讲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入肝脏时间短、作用更快,发挥作用机会更多,疗效更明显。

皮下静脉注射:此方法与普通的静脉输液相同,简单易行,患者容易接受。现已有报道此方法治疗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其肝功能得到改善,证实其移植途径是切实可行的。在治疗其他肝损伤报道中,其肝功能改善,炎症坏死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数量减少,证明是较为简单易行的有效方法。

肝门静脉注射:此方法是在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注射针直接插入肝门静脉,将脐带间充质注射,学者推测此方法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因肝门静脉直接与肝窦相连,血流相对缓慢,在肝组织停留时间长,但此种方法技术要求比较高。临床上有研究用此种方法治疗肝切除再生情况,效果显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选择。

肝组织内注射:该方法在影像学引导下治疗局部肝损伤,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直接通过套管针芯直接注射进入肝组织。该方法靶向明确、直达病灶,缺点是操作难度较高,易引起出血,临床报道较少采用。

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为肝动脉注射法和肝静脉注射法,主要是因为可操作性强,患者容易接受,可反复多次治疗。通过静脉回输的方式导致到达肝损伤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受损伤的组织,是一种整体治疗方案。

国内外案例

2020年12月30日,美国FDA批准采用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肝病的IND许可,临床试验将于2021年进行。

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证明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我国已经通过多个研究项目备案,批准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病的临床试验。

2017年4月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针发表对110名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开放标签、非盲随机对照研究成果,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治疗组患者生存率(73.2%)大于对照组(55.6%),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部分发热现象外,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与对照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显著改善肝病评分及相应临床试验指标,表明同种异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治疗肝衰竭。

2017年11月聊城人民医院桑伟伟教授等人总结了发表了14项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药物治疗肝硬化疾病的临床结果。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等指标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等指标明显升高。

2020年,王福生院士在HepatologyInternational发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相关成果,证明该细胞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成果显示,采用干细胞输注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疾病状况,可使疾病患者中位生存期从10-12年可延长2-4年。

除此之外,国内多家医院也陆续开展采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治疗方案。

河南省人民医院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慢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疗效。针对92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乙肝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脏合成功能、降低Child-Pugh评分,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解放军第105医院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接受单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肝内移植治疗的20例,接受多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0例,另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结果显示,多次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安全性可行。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早期治疗效果。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应用外周静脉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的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方法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慢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长期疗效。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乙肝肝硬化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未来展望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展和缓解效果,部分发病早期的患者甚至可以治愈,但不同类型的肝病或同种类型肝病处于不同状态的患者疗效差异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和治疗时机尤为重要。对于严重肝硬化患者,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其内在机制可能是可提高白蛋白的合成。

到目前为止,在肝脏疾病的细胞治疗过程中,细胞制备培养技术及细胞移植技术等方面已经获得相关临床经验,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建立细胞治疗的标准化规则,将有助于快速实现细胞治疗肝病的临床应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