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怀孕初期如何保胎?

时间:2022-07-29 来源:未知 点击: 356

说保胎前咱们得先和大家科普一下黄体是什么,黄体是排卵后卵泡变成富有血管的腺体样结构,黄体主要有分泌孕酮、雌激素和松弛素的作用。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足,伴有黄体期缩短,且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可导致不孕或习惯性流产。对于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因为自身黄体功能不全,在进行胚胎移植后,通常需要黄体支持,即保胎。目前,黄体支持的药物包括:黄体酮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激素;其中黄体酮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常用的黄体酮类药物有口服、肌肉注射、阴道用药等剂型。

部分试管婴儿患者存在黄体功能不全的原因

1、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大部分都进行了控制性超促排卵,由于应用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进行降调节,停药后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能力不能迅速恢复,导致早孕期黄体功能不全。

2、对于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女性,由于在人工周期中没有卵泡生长和黄体形成,必须依赖于外源性补充的雌孕激素来维持胚胎着床、发育所需的雌孕激素水平。

3、在取卵的过程中抽吸卵泡可能导致部分颗粒细胞丢失,也会影响黄体功能。

试管婴儿怀孕初期如何保胎?

保胎第一步:科学合理补充黄体酮

试管婴儿初期专家会使用促排药物来刺激排卵,这类药物会直接影响试管女性体内的孕酮水平,使卵巢分泌黄体酮的功能下降。而黄体功能不足将影响到胚胎着床及其发育。因此在胚胎移植后,科学合理补充黄体酮很重要。充足的黄体酮不仅可以增厚子宫内膜,使胚胎拥有较好的生长环境,还能刺激子宫内的血管与腺体,为妊娠做准备。

黄体支持的途径及用法

1.肌肉给药

研究表明,注射用黄体酮联合hCG并不能提高妊娠率,但hCG的使用会增加3倍以上OHSS风险,因此不主张在IVF-ET新鲜周期使用hCG。对于大多数患者,合适剂量的注射用黄体酮即可获得理想的妊娠率,但长期使用会出现注射部位的无菌性炎症、硬结的缺点,患者耐受性较差。用法:自取卵日开始,每日60~100mg维持至10~12周。

2.口服给药

口服天然黄体酮存在肝脏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率仅10%,因此口服天然黄体酮只作为辅助用药,不单独使用作为IVF-ET的黄体支持。用法:黄体酮胶囊每次100mg,2次/天,或地屈孕酮每次10mg,2次/天,维持。

3.阴道内给药

阴道内给药,孕激素经阴道吸收后首先在局部发挥作用,因此孕激素水平在子宫局部浓度较血清中高,即子宫首过效应。孕激素经阴道内给药可对子宫充分发挥作用,获得满意的妊娠率。研究显示,阴道内给药与肌肉给药有相当的妊娠率,但阴道内给药能有更好的患者接受性。用法:黄体酮凝胶(雪诺酮),自取卵日开始,每日90mg维持至10~12周。

注:阴道用药,宜作为首选方式。目前已经不主张肌注黄体酮,因为黄体酮是油剂,长期肌注,难以吸收。由于药物的使用因人而异,所以这些治疗需要在正规医院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保胎第二步:保持均衡饮食和营养补充

在计划试管移植的前三个月每日摄入一定量的叶酸,对胚胎移植后的存活率大有益处。

移植后患者动少静多,进食精细,加上应用保胎药物,心情焦虑,睡眠欠佳,多有饱胀感,进食应少食多餐。可采用两餐之间加餐,以牛奶、豆浆、鸡蛋、蛋糕等高蛋白食物。

保胎第三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请不要想当然的认为静止不动有利于胚胎着床,事实上,适当活动根本不会让胚胎掉出子宫。长时间卧床造成情绪焦虑,反而更不利于着床,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在确保充足睡眠的同时,可以从事一些简单轻松的工作、家务和运动,只要避免劳累即可。

保胎第四步:放松心情,进行适量的运动

保胎治疗期间,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不必紧张。过度的焦虑不会有任何益处,还会造成身体内分泌异常,不利于宝宝的发育。

对于很多的保胎患者来讲,好像不吃药不打针就不算是保胎,自行注射黄体酮,口服的黄体酮等,特别是盲目注射HCG,容易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危害。其实试管助孕妊娠病友,医生已经根据您的具体情况给了足量的黄体支持。保胎是有医学指征的,请您遵医嘱用药,不要胡乱用药。

试管婴儿怀孕初期如何保胎?

辅助生殖使用保胎药专业性强,请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基于这些人群的特殊需求,美中宜和北三环院区生殖科特设立「生殖助孕保胎中心」,有复发性流产史、闭经和卵巢功能减退、反复移植失败、反复胎停育、养卵泡调理等需求的患者可就诊我院保胎门诊。主诊医师有不孕不育专家赵艳竹、调经促孕十三针创始人房繄恭、张淑娥主任(中医)、申莉丽主治医师。更多有关大龄二胎/三胎优生优育、疑难性不孕不育、多次试管失败、试管婴儿前期咨询、周期流程的疑问,可点击[在线咨询]回复保胎进行详询了解免费助孕热线:010-52346723

关键词:试管婴儿保胎多久,移植术后保胎,试管婴儿保胎方案,移植后药物保胎


参考资料